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“十二•五”发展规划
  • 发布人:admin6
  • 时间:2012-09-03
  • 点击:23370
  • 来源:院办公室      

“十二・五”时期是我院建设发展的关键阶段,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,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,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,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,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。依据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2020)》、《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2020)》等国家、省有关文件精神和学院的发展潜力,制定本规划。

“十一五”工作回顾

学院“十一・五”时期,在省教育厅及黔南州委、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,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坚持以“以服务为宗旨,以就业为导向,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”的办学方向,坚持“一技之长+综合素质+稳定就业”的办学理念,团结和带领全体教职员工,开拓进取,励精图治,经过五年的勤奋努力,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,基本完成了学院“十一・五”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,实现了各项规划目标,为学院“十二・五”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一、办学水平迈上新台阶

在过去五年里,先后接受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、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。学院高度重视评估工作,以迎接评估作为学院发展的契机,以评估的指标要求为指导,以评促建、以评促改、以评促管。通过评估,更新了教育观念,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,规范了各项管理,促进了教学改革,加强了队伍建设。2008年下半年,教育部专家组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现场评估,结果为合格;2010年上半年,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现场评估,取得了良好的成绩。两项评估顺利通过并取得较好成绩,反映了我院办学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。

二、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

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,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事关学院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,走引进和对在岗教师进行培养相结合的路子,确保教学团队的人才结构和质量。积极与上级组织、人事部门配合,引进相关专业教师14名,聘请兼职教师21名。制定相关制度,采取有力措施鼓励教师出外进修和深造,加强知识更新,提高教学水平。五年中,副高以上职称人员从33人上升到60人,正高从0上升为4人;研究生学历教师从10人上升为18人,双素质教师从41人上升为62人。

三、教学改革继续深入

学院以质量工作为抓手,全力以赴抓内涵建设。在重视学生专业知识、专业技能教学的同时,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模式,把中国传统文化引入学生道德教育、人格教育当中,收到了较好的效果。从2008年开始,我院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为突破口,大力推进学院的课程改革。20088月,成立了院系两级课改项目研究组,由院长、分管教学副院长和系主任担任项目负责人,对五个课改专业和11门课改课程实施改革研究工作。通过课程建设改革,转变了教师教育观念,改变了教风和学风,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,有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,5门课程确定为院级精品课程。

四、办学条件得到改善

学院先后投入1000万元,新建了计科系大楼、南区、北区实训大楼,将中区平房改造为学院机关办公用房;投资700余万元,新建和改建农产品检测、物流管理、实习超市等实训室,实验实训项目基本覆盖学院所设专业,能够满足各个专业核心技能的训练需要。购进电子图书12万册,建成40个座位电子阅览室一个;建成了校园网,初步实现了网上办公。学院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,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,为教育教学的高效运行和有效管理提供了良好条件。

五、存在的问题

1、管理体制机制、管理水平与学院发展要求不相适应。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,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,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。

2、“双师型”专业教师队伍的数量、素质与结构不能满足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,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普遍缺乏,专业带头人在行业企业中的影响力不够;兼职教师中来自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、承担的教学任务比例不高。

3、校企合作的机制和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和推进,社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扩展和提高。

4、经费投入严重不足,校园建设严重滞后,学生宿舍、食堂等生活设施陈旧,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瓶颈。

“十二五”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

一、发展方式和总体目标

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各项工作,始终坚持高职教育办学方向,贯彻实施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》,紧紧围绕贵州省“十二・五”期间重点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,紧紧围绕黔南州打造“珠江三角地区的生产生活基地、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、旅游休闲的度假基地、西南地区物流基地、劳动力转移基地”战略及山区生态高效农业战略(即“185工程”),紧贴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的实际,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素质和办学水平,推动学院加快转型,实现跨越式发展,为贵州省及黔南州又好又快、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支持,实现办学规模、教学质量、社会效益协调发展。